-
暗物质有多重要?天文学家觉得没有暗物质就没有银河系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4 热度:3680
在夜晚凝视星空时,我们看到的只是银河系数以千亿计恒星的其中一部分,但实际上,恒星远非银河系的全部,它们之外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隐藏在银河系中。
暗物质最早这个概念出现在20世纪初,当时天文学家在观测星[详细] -
距地球最近的白矮星体积等同地球质量却等同太阳未来将会爆发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4 热度:7708
在太阳系中,它是当之无愧的“统治者”,其质量涵盖了整个系统可观测的物体组成的99.86%,所以太阳系中除它之外所有的天体都在围绕着它运行。作为一颗黄矮星级别的恒星,太阳的主序星寿命大约有100亿到12[详细]
-
离定居火星更近一步 这项研究为地外文明探究提供新技术手段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4 热度:1079
在当前广泛的太阳系探索中,火星因其与地球的邻近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人类要想到火星开发资源或移居火星,首先要克服的是缺乏氧气的火星环境。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深空探测实验室研究团队合作,通过人[详细]
-
我国科研团队寻觅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性能提升新途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2295
根据最近来自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消息,该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如何提高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其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在了《自然》杂志上。
据介绍,新型有机金属卤化物[详细] -
报告到2026年中国将占有全球太阳能产业链产能80%以上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6059
根据Wood Mackenzie发布的新报告指出,在 2023 年对太阳能行业投资超过 1300 亿美元(备注:当前约 9490 亿元人民币)后,中国将在 2023-2026 年占据全球太阳能多晶硅、硅片、电池和组件制造能力的 80%以上。
[详细] -
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全方位进入总装状态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6874
中国的宇宙探索技术集团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一条信息,称最近长征二号F型远程导弹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工作进入了总体安装阶段。这一发“神箭”将于2024 年执行神舟载人飞船发射任务。
综合此前报道,[详细] -
研究显示格陵兰冰川的融化速度比 20 年前快五倍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6247
根据最近一项在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调查显示,过去20年中全球气候渐趋温暖化现象使得格陵兰岛的冰原消失迅速加剧至少5倍以上。
由于格陵兰岛冰川的冰盖储存了足够的水量,如果完全融化,将会使海平面上升[详细] -
专家太阳风暴引发的互联网末日或许会在2024-2028年间发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8017
强烈阳光爆发可能会对太空中的通讯产生毁灭性打击,同时还会危害地球上的电力系统。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从太阳耀斑这种强烈的电磁辐射,到日冕物质抛射这种更强大但更慢的等离子体和电磁辐射,都会扭曲地球的[详细]
-
火星为什么是红色的?那么多的氧化铁,又是从哪而来?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4135
提到火星,除了想到它是荒漠之地,被描述得最多的便是它燃烧般的橙色和火红色的外观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火星之所以颜色鲜红,全因其表面所富含的氧化铁。可问题是,火星哪来的那么多氧化铁?难道是它的[详细] -
低轨卫星加持6G前技术痼疾要攻克还是利用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4821
尽管目前 5G 技术正处于推广阶段,但对于 6G 技术的研究与部署也已然起步。在各种不同的6G技术方案中,低轨通信卫星(LEO, 下简称“低轨卫星”)已然被视为未来高效智能互联时代的关键一环,不过在6G规[详细]
-
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在东营开幕探索生态与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9939
“与大海不期而遇,沿黄河而来”——于山东省东营市举行的黄河口国际观鸟季开幕式上如是说。联合国组织、国内外观鸟组织、候鸟迁飞路线涉及国家及鸟类摄影爱好者代表等300余人相聚黄河口,共[详细]
-
遥望月亮之上 横跨东西的深空探测巨眼创建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5371
自从不久前开始,跨越东西部的庞大太空探索计划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9月1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约35公里处观测站址正式开工;10月11日,长白山40米口径射电[详细]
-
一千两百株海藻于深海观测中微子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3 热度:4253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的李政道研究所"海铃小组'"已经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关于深海水微镜的构想设计。李政道学者徐东莲是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为上海交大李政道研究所的博士后叶子平、博士[详细]
-
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共同打造数字藏经洞国际版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6768
出席在“网络传播与文明交流互鉴”2023年乌镇峰会上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方方面面,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数字藏经洞(国际版)”正式对外发布,产品将推出英语、法语版本,前期重点面[详细]
-
40年前的今天微软 Windows 1.0 操作系统第一次向公众展示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8604
在 1983 年 11 月 10 日,微软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基于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全新 PC 操作系统,即 Windows。这是 40 年前发生的事情。
当时的 Windows 需要两个软盘驱动器和 192KB 的 RAM 内存,微软将其描述为 MS-[详细] -
微软官方声明临时限制员工访问ChatGPT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4402
据报道,微软限制了部分员工暂时访问ChatGPT,原因是出于安全和隐私方面的考虑。
微软发言人表示,本次暂时禁止访问发生在公司测试大语言模型(LLM)终端控制系统时,是一次错误,不过推荐员工使用 Bing Chat Ent[详细] -
SpaceX宣布Starship星舰11 月 17 日第二次发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8895
据 SpaceX 发布,他们将于下个月 17 日进行 Starship 的第二项试飞,并期待获得最后审批机构的认可。飞行测试的现场直播将在升空前约 30 分钟开始。
官方称,星舰的首次飞行测试提供了大量经验,直接促成了对车辆[详细] -
腾讯迎来25周年,正式上线救字文档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5517
在1998年11月11日,五位创始人在一起创建了腾讯公司,这家公司如今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
2022 年 11 月 10 日,腾讯发起了汉字守护计划,希望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推动汉字保护。时隔一年,“生僻字征集&rdquo[详细] -
OpenAI推出数据伙伴关系计划 助力塑造全面AI训练数据集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4730
openai 宣布启动新的「数据伙伴关系」(Data Partnerships)计划,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强安全性和实用性。通过这一举措,openai 计划与各行各业的第三方机构展开紧密合作,共同构建和完善用于AI模型训练所需[详细]
-
遥感卫星影像的大气校正去除大气层的干扰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9511
地球的氛围对来自太空的遥控拍摄造成了难题,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时会发生散射和吸收,影响了卫星传感器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为了获取观测目标的真实辐射值,大气校正成为不可或缺的处理步骤,通过专门的校正手段最大[详细]
-
银河系或有1400种文明为何人类却一直无法找到?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9157
我们在茫茫宇宙之中自问:在人类的渺小存在里是否存在其他生命的踪迹呢?而我们是不是至今仍一无所获,未找到任何外星球上智慧生物的蛛丝马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外星文明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概率是非常高[详细]
-
光年之谜,时间如何打造宇宙的面貌?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7030
了解在遥远的宇宙中“现在的概念”是基于“速度为光速,距离为光年以及时间的概念。
困惑的童年:现在有可能看到遥远的太阳系正在发生什么吗?
“如果一个遥远的太阳系距离我们数百万光年[详细] -
暗物质可能有自己的无法看见的元素周期表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1 热度:220
最新研究表明,在宇宙诞生的最初数分钟里便有可能产生出大部分的暗物质。这些粒子随后被困在了超密集的区域中。其中一些区域分裂成了黑洞,然后溶解成多种暗物质粒子“物种”的淋浴,创造了一个由看不见的[详细]
-
全新宽带隙汞基 红外非线性光学材料现已问世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0 热度:7538
据中国科学技术情报服务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科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在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基础上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具有当前最宽吸收带的汞基的红外线非线性光学材料,该材料为后续设计宽带隙汞基类金刚石结[详细]
-
动物身上的条纹和斑点从何处来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11-10 热度:6000
自然界不乏美感与设计元素,举例而言,我们都很熟悉的有豹子的斑斓图样和斑马的格状花纹,还有那呈六边形的漂亮水母——美丽牛角鱼。但这些图案是如何形成的?一直以来都没有完整的解释。现在,美国科罗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