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出厂即发射”将即将变为现实
发布时间:2023-03-06 09:52:3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东风浩荡万物长,三月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处处是一幅忙碌的建设场景。。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肩负着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历史使命。
推进基础设施和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肩负着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历史使命。
推进基础设施和
东风浩荡万物长,三月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处处是一幅忙碌的建设场景。。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肩负着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历史使命。 推进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推动航天产业“三链”结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从2020年6月挂牌成立至今,文昌国际航天城以埋头苦干的劲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步稳蹄疾。 南海之滨,椰林婆娑。位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的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项目1号发射工位施工现场机器轰鸣、焊花闪烁。在5台重型吊车的配合下,多名施工人员正在焊装设计高度为83米的勤务塔。 “目前项目建设还在提速,预计6月份可完成勤物塔吊装。”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天梁说,连日来项目建设者们加班加点赶进度,以确保实现2024年常态化发射的目标。 工地不远处,配套的火箭装配厂房、卫星总装测试厂房也正在加快搭建,火箭“出厂即发射”将很快成为现实。作为我国目前唯一的商业航天发射场,海南商业发射场是文昌国际航天城的重大基础性项目,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欲谋发展,基建先行。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正在抓紧实施推进。 在八门湾大道,工人们正在给即将通车的道路施画交通标线。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三横五纵”路网项目副经理侯攀说,航天城起步区“三横五纵”路网工程建设已展开最后冲刺,项目预计在4月底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 上个月,占地面积3558亩,总投资金额约67亿元的文昌国际航天城起步区一期工程项目集中开工建设,项目将不断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航天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发展。“文昌国际航天城推动三区联动发展,不仅建设航天发射区,还布局了高新技术区和旅游区。”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董承华说,目前已初步完成旅游区概念性规划,正在推动发射区和旅游区同步规划建设,以打造融太空体验、科普教育、航天研学、国际会展为一体的航天旅游新业态,填补我国航天旅游空白。 尽管项目尚处在内部装修和初始阶段的设备安装阶段,但每年一度的文昌航天空间科学超算中心开放日来访者依旧是络绎。 “中心将把‘天上拍’‘地上收’‘云上存’‘超级算’‘量子传’和‘政企用’的航天大数据链全生命周期打通,为航天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文昌航天超算智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叶世阳说。 目前文昌航天超算中心项目已完成三颗卫星的发射组网,积累了丰富的航天数据,随着算力平台即将在年中投入使用,超算中心将具备强大的“数据+算力”能力,因此吸引了不少企业前来商谈合作。 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文昌国际航天城构建航天大数据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在航天城的建设中,海南发挥多重政策优势叠加效应,聚焦主导产业,推进链式发展,通过大力引进和培育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三链”产业,打造航天产业集聚地。 握指成拳,聚企为链。截至2023年2月,文昌国际航天城园区注册的经营主体1300多家,其中航天类企业122家,包括航天科技火箭院、中国星网、中科宇航等众多企业签约入驻,产业集群效应初显。 向制度集成创新不断发力,海南积极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构建产业创新生态,加速航天成果产业化进程。 在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十余名科研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工作。这家去年底由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成立,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海南省科技厅为合作单位的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已经是“拉满弦”的工作状态。 “今年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规划布置一批航天科技的专项,推动航天城‘三链’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此外,中心正在着手建设热带亚热带空间对地观测研究团队,成立联合实验室。”海南省航天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李晓明说。海南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海南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海南科技创新高质量。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