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每年制造大量的塑料垃圾有无进化出可以分解塑料的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05 10:51:0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人类的智慧体现在头脑中,正是借助于此,我们不仅是生物圈中的霸主,也开发了许多器具来帮助日常生活,虽然这些工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一些工具的出现正在不断的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比如
人类的智慧体现在头脑中,正是借助于此,我们不仅是生物圈中的霸主,也开发了许多器具来帮助日常生活,虽然这些工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一些工具的出现正在不断的污染着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比如塑料污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色污染。 在如今的塑料软包装行业,虽然生物可分解塑胶已经开始得到应用和推广,但是占比太小了,这导致了人类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塑料垃圾,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塑料污染如今已经到什么程度了? 在北太平洋中部有一道“刺眼的风景线”,这条“风景线”在2018年时覆盖面积就达到了160万平方公里,而组成这条“风景线”主要的物质就是塑料垃圾(占比高达92%),它就是著名的“太平洋垃圾带”。 据荷兰的非盈利海洋环境保护组织的预估,这条垃圾带中至少有1.8万亿件、重达8.8万吨的塑料垃圾。 最关键的是研究表明,从1945年开始,这条垃圾带就以每10年增加10倍的速率在“膨胀”,这使得如今这条垃圾带海域中,塑料垃圾的重量是浮游生物的6倍,甚至更多。 当然,太平洋垃圾带只是人类垃圾的冰山一角,其他海洋中的塑料垃圾、陆地上的垃圾几乎是随处可见的,而且早在2019年5月,美国探险家维克托·维斯科在乘坐潜水艇深入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深度约10928米时,竟然在海底发现了塑料袋。 但是,不可降解的塑料垃圾对全球海洋的造成的污染还没有停止,早在2015年,《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海洋塑料垃圾的研究论文,论文显示每年至少有800万吨的塑料垃圾以各种方式进入海洋,而且随着人类对塑料制品需求的增加,这个数字也在不断的变化。 “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面对被动的污染,自然界中的生物只有三条路:灭亡、远离和进化,但是许多生物的移动能力有限,当被成吨的塑料垃圾包围后,它就只剩下灭亡和进化了,所以,如今已经进化出可以分解塑料的生物了,我们来举几个例子。 第一种:面包虫。面包虫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蠕虫,它是黄粉虫的幼虫,经常被人拿来喂养宠物,蛋白质含量非常的高。早在2009年,科学家们就发现人工饲养的面包车在用泡沫塑料容器作为容器时,容器内壁有被啃咬的痕迹,通过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家们在面包虫的肠道中找到了一种名为“红菌” 的细菌,这种细菌能够分解塑料的主要成分聚苯乙烯,并且可以将里面的C(碳)为我所用,成为碳源的来源之一。 第二:大阪堺菌。早在2016年,日本科学家在塑料瓶回收站有了重大发现,在垃圾站中的塑料瓶的沉淀物样本中,他们发现了一种名为“大阪堺菌”(Ideonella sakaiensis)的细菌。 通过对这种细菌的研究,科学家们在其体内发现了一种可以分解并消化塑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的酶,在这种酶的作用下,塑料可以降解为有机小分子,从而被其利用成为能量。 当然,目前已知的可以吃塑料的生物不止这两种,科学家们还在许多昆虫的肠道内发现可以对付塑料的菌群和酶。那么,这些生物为何会进化出如此“逆天”的能力呢?可以用它们来治理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吗?我们接着聊。 生物能够进化出吃塑料的能力,其实正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也就是进化的结果,因为这些生物通常是难以逃离塑料污染的“魔爪”,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消化道对不同物质消化的能力也在发生着进化,可以说,能够吃塑料的生物都是在优胜劣汰后出现的,毕竟它们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在垃圾堆中灭亡,要么在垃圾堆里重生。 不过,虽然如今可以吃塑料的生物不止一种,但是它们要么是体型很小的蠕虫,要么直接是细菌,这就导致了它们对塑料的降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如果靠它们去分解产出量如此大的塑料垃圾,显然是杯水车薪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可降解塑料,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