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了!印月船3号第5次变轨超常发挥最大难度是着陆器“登月”
发布时间:2023-07-27 11:16:06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经历了五次变轨动作的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的高度已经提高到了236千米 x 1279116千米。这项新的进阶可谓是惊人之举,轨道远地点增加到127609公里,这是等待5天后迎来的最好的一条消息。
这下子算妥
这下子算妥
经历了五次变轨动作的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的高度已经提高到了236千米 x 1279116千米。这项新的进阶可谓是惊人之举,轨道远地点增加到127609公里,这是等待5天后迎来的最好的一条消息。 这下子算妥了,本来还在担心月船3号可能需要6次变轨或7次变轨才能注入绕月轨道,甚至错过切入绕月轨道的时间,现在看来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月船3号能顺利注入绕月轨道,我们静心等待就好。 基本确定了,进入绕月轨道大概是在5天后的8月1日,此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都说了,月船3号需要5次变轨和5次刹车才能进入100公里高的圆形近极绕月轨道,为月船3号着陆器铺平道路。 这5次变轨给人感觉是“一波三折”,大家议论纷纷,很多人还有些小担心,相对于5次变轨,5次太空刹车可要安全得多,可以说完全没有难度,其实难度最大的地方是在“登月”过程中。 难点一 地球上空环境和月球上空环境完全不同,地球上空有致密的大气层,航天器返回地面只需使用降落伞就可以安全返回地面,简单、方便、安全可靠,而且又非常节能。 但是月球上空是真空环境,没有大气层,使用降落伞是行不通的,但是月球重力约为地球的1/6,重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大,航天器要着陆月球,就只有一种方法,用发动机推力来对抗月球引力。 在登月的过程中,着陆器飞行速度、下降速度和高度都有一个参考标准,所以,发动机推力究竟有多大,都要经过精确计算,要恰到好处,推力过大,着陆器停止降落,推力过小,降落速度太快,怕刹不住车。 所以,登月过程对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航天执行三次登月任务,三次都成功了,这并不是运气好,而是中国航天技术了不起,嫦娥3号、嫦娥4号和嫦娥5号都使用一台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 7500牛变推力发动机性能稳定精准,推力巨大且灵活可变,它才是中国嫦娥飞船成功登月的“法宝”。 但是印度航天并没有掌握大推力变推力发动机技术,月船3号着陆器重1752公斤,使用的是4台800N节流发动机,发动机数量越多就越复杂,越容易出现误差,每台发动机出现一点小误差,四台发动机就会把误差扩大4倍。 印度月船2号使用了5台800N节流发动机,相比月船2号,月船3号节流发动机数量已经减少了一台, 一来这么做是为了节省开支,另外的二来这么做是为了提高自动驾驶技术的成功率,但是四台大排量自吸发动机仍然不太好控制自动驾驶技术的精准度。 难点二 登月过程非常复杂,是对印度航天技术的真正考验,由于100公里高轨道上的月船3号飞行速度约为1.8公里每秒,与轨道器分离后,着陆器并非垂直着陆月面,而是以一条类似抛物线的轨迹登月。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为38.4万公里,即便是光往返月球也需要2.56秒,加上信号延时,用手动控制着陆器是不可能的,整个登月过程中的所有机动操作全部由控制系统自动完成。 先是轨道器与着陆器分离,着陆器启动反推发动机快速降低速度,高度自然快速下降,一开始着陆器速度很快,当快接近月面时,着陆器速度开始变慢。 从月球真实照片就可以看出来,月球表面并不是平的,到处都是坑坑洼洼,当距离月面只有数百米高空时,月船3号着陆器需要悬停在空中数秒,寻找比较平坦的点陆,然后缓慢降落月面。 登月失败的案例 2019年4月11日,以色列“创世纪”号探月飞船实施登月,一切都很顺利,但在距离月面高度只有149米的时候失去联系,调查结果显示,计算机系统重启,导致主推发动机突然熄火。 2019年9月7日,印度月船2号“维克拉姆”实施登月,前期非常顺利,但在距离月面2.1公里时失去联系,调查结果出来了,有三大问题,主推发动机误差,控制系统和软件设定。最后一个问题是登月舱没有足够的燃料,无法返回地球。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