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星四颗岩质行星在内侧气态行星在外侧你知晓为什么吗?
发布时间:2023-07-29 13:01:44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当你思考太阳系中的天体时,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外围的轨道上运行的四个气体巨星都是由外部往内部排列的;而内圈的四颗岩石星球则位于相反的方向。为什么火星内侧轨道没有其态行星呢?哪怕没有
当你思考太阳系中的天体时,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外围的轨道上运行的四个气体巨星都是由外部往内部排列的;而内圈的四颗岩石星球则位于相反的方向。为什么火星内侧轨道没有其态行星呢?哪怕没有四颗气态行星那么大,小一点的也行呀,但太阳系内侧轨道却没有气态行星。还有另一个问题,木星又为什么会是八大行星中最大的一颗呢? 木星是游离于太阳系第五轨道处的巨行星,其质量相当于其他几颗行星质量总和的2.5倍,在火星轨道外侧,充当着内侧四颗行星小弟的保镖,为地球挡下了无数次剧烈的宇宙撞击。比如我们熟知的1994年苏梅列维9号彗星的超强撞击事件,就是一次木星的保护。我们也总是认为,四颗岩质行星位于太阳系内侧轨道是一种刻意安排,因为如果距离太阳太远就不会处于宜居带,不可能拥有诞生生命的环境。其实这一切并不是造物主的安排,而是太阳的安排,这与太阳和八大行星的诞生有关。 八大行星并不是和太阳同时形成的,先有了太阳再有了八大行星。在46亿年前太阳第一次向宇宙发出光芒,宣示自己的存在,但在更早的时间里太阳只是奥尔特云内一团更加聚集的云团而已。最近的说法中,太阳的形成过程大约用了20万年,在这20万年里大量的星云尘埃聚集到太阳系的中心,由尘埃形成的星盘遍布整个太阳系,以巨大的螺旋状形态占据着太阳系的黄道面区域。在20万年的时间里,太阳逐渐成为一颗巨大的气态星球,太阳系内拥有足够的质量后,引力向内不断地挤压,这个气态星球的中心在高温高压下不断积累最终点燃了一系列的氢引发的核聚变反应。 太阳的核心点燃后,其能量达到表面时,剩下没有被太阳吞噬的星盘就倒霉了,它们可能经历了数万年才靠近了太阳,但在太阳开始燃烧后就被太阳风无情地吹散。吹散的过程并不快,因为太阳风也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风,是一种辐射风,较轻的物质被吹得更远,较重的物质勉强留在了原来的空间。所以内侧轨道上的四颗行星都是固态行星,它们所聚集的是较重的物质。大量的尘埃被吹到了木星轨道附近,而在外围物质被太阳引力同样吸引到了这里,所以木星形成时拥有行星中最多的物质。 木星轨道外侧同样有大量的气体和尘埃,在太阳形成之初,重物质速度更快,所以跑进内侧轨道的重物质更多,较轻的物质由于速度慢留在了木星轨道外层,刚好又形成了其余三颗气态行星,这就是八大行星的形成过程。而我们也从太阳系的形成过程中得知,在恒星较劲的轨道范围内,无法形成气态巨行星,因为在恒星点燃的那一刻就会将附近的星云吹散。 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八大行星中,水星目的最大,拥有一颗半径占比80%的金属核心,也只有这么重的物质才能保留在太阳最近的轨道。相比金星和地球的密度却是差不多的,并且体积也差不多,而火星则小多了。这也是因为太阳形成前的星盘中,物质的分布区域不同,更重,更多的重物质在引力作用下更靠近太阳。所以,火星的质量比地球大得多,体积也比地球大得多。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