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可能存有大量的外星残骸
发布时间:2023-11-07 15:37:42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 要了解地球的内情,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打通地球。不过鉴于人类的科学技术目前还不发达,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方法却是行不通的,要知道地球的半径大约有6371公里,而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钻的最深
要了解地球的内情,一种简便易行的办法是打通地球。不过鉴于人类的科学技术目前还不发达,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的方法却是行不通的,要知道地球的半径大约有6371公里,而迄今为止,人类在地球上钻的最深的洞也就只有12公里多一点,这样的深度,连地球半径的千分之2都不到。 不过我们还有其他的方法去窥探地球内部,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利用地震波,简单来讲就是,当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其速度、方向、路径以及振动模式等特征,会因为受到不同物质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通过其进行大量的监测,再结合相关理论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推测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性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在地核和地幔之间的边界上方,存在着两片巨大的特殊区域,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当地震波的横波(剪切波)在这两片区域之中传播时,其传播速度会出现明显地降低。 这两片区域随后被命名为“大低剪切速度区”(Large low-shear-velocity provinces,简称LLSVP),它们一个位于非洲的下方,另一个则位于太平洋的下方。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随着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它们的构造也逐渐清晰起来。探测结果表明,它们的规模都很大,最厚处可以高达1000公里,总体积大约有14.2万亿立方米,科学家认为,它们都具备了的尖锐边界,这说明了构成它们的物质密度很高,与地球内部的其他物质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关于至今为止月球的起源,历史上人们曾经陆陆续续提出关于过月球的多种假说,其中的一种被称为“大碰撞说”的假说最终得到了科学家们的普遍认同,该假说认为,在大约45亿年前,一颗大小与火星差不多的行星撞击了地球,这颗行星被称为忒伊亚(Theia),在猛烈的撞击中,它被撞得“粉身碎骨”,而地球也被撞得几乎散架。 尽管地球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引力结合能而不至于被撞得分崩离析,但还是有大量的地幔物质与“忒伊亚”的部分碎片一起被抛洒到了太空中。在此之后,“忒伊亚”的残骸逐渐融入了几乎散架的地球,随后地球在引力的作用下又恢复成一个球体,与此同时,那些被抛出的物质中的一部分又被地球的引力“拉”了回来,并重新成为地球的一部分。 但还有一部分被抛得更远的物质却没有重新回到地球,于是它们就一边围绕着地球公转,一边互相吸积,最终形成了一颗新的星球,而它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月球。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超级计算机为45亿年前的那场“大碰撞”建立起了模型,其目的就是通过大量的模拟,去尽量还原“忒伊亚”与地球的碰撞,以及碰撞之后的演化过程。 模拟结果表明,在撞击过程中,“忒伊亚”的大部分地幔物质都与地球的地幔结合在了一起,但它核心的一部分更加致密的物质则会不断下沉,这些外星残骸大量地在地核和地幔之间的边界上方聚集并结晶,进而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异质结构,而这种结构,其实就是我们在地球内部发现的那两个“大低剪切速度区”。 需要指出的是,因为此次研究给出的结果是基于计算机模型的模拟,所以目前我们也只能说地球内部“可能”存在大量的外星残骸,而不是“肯定”,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能够有更多的发现。当然,这些残骸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陨石,而是一些人造物体,比如飞船、卫星等等,这些东西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为了探索宇宙中的奥秘。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