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星离地球十几万光年我们一睁眼却能看见它光真有这么快吗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5294
我们都知道它所能做的只有一秒钟的高速驾驶,它就跑了三十万公里,而且仅仅只花了一分钟的时间,它就能环绕地球跑三圈,那速度比孙悟空的筋斗云还快了不知多少倍,不过它在宇宙面前依旧只是一个小弟弟。
目前为止,已[详细] -
绿色液体HAN助推技术实现在轨飞行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811
日前,天龙2号遥一运载火箭成功将“太空科学香港知识星”卫星送入5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该卫星采用了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涛院士、王晓东研究员团队研发的绿色液体HAN推进技术。
实际上早在&l[详细] -
我天文学家为银河系精准“称重”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4372
全球最新“体积”来了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获悉,基于中国郭守敬望远镜和美国 APOGEE星际巡天观测数据,银河系的最新“体积”近日来,我国天文学家精确测量了距离银河系中心1.6万光年至8.1万光年[详细]
-
数字技术助力专家破解甲骨上的文字密码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169
小程序“绝世甲骨”在河南安阳正式推出,该小程序利用数字复活技术,把刻有字的甲骨以三维影像形式展现出来,用户点击甲骨上的文字,便会出现它的现代汉字和释义。
不仅如此,这款小程序还设有“猜字[详细] -
突破核心技术勇当开路先锋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1211
随着新基站地基遥感垂直观测项目与新一代探空项目同步开展,观测装备协同观测水平不足、垂直观测产品应用能力不足、组网和融合产品种类不全等问题凸显。因此,建立垂直协同观测与应用青年创新团队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详细]
-
AI软件实时生成会议通稿30秒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5886
“让我们一起现场感受AI软件带来的变化”“读懂中国·湾区对话”专题论坛平行研讨会在广州越秀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新加坡亚洲数字经济科学院院长陈柏珲拿出手机,输入会议时间、与会嘉宾名[详细]
-
中国已累计建成超过264万个5G基站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1 热度:8143
工信部总工程师赵志国2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截至3月底,全国建成超过264万个5G基站,具备千兆网服务能力的端口超过1793万个,算力规模快速增长,网络能力持续提升。
截至3月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6.2亿户,[详细] -
高速通信技术取得新成果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9089
来自中国航天科工二院记者了解到,近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例太赫兹轨道角动量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详细]
-
祝融号火星车还能醒来吗?等风来,无论是什么结果都能坦然接受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5042
距离其原定于去年12月左右苏醒的时间差不多有半年了,“祝融”号已经进入了一个冬眠阶段,具体来说,已经持续了336天。,至今仍没有传来任何有关它的好消息。而在4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副[详细]
-
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地面空间站”建成开启试运行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5725
“目前,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主体施工工作已经结束,已完成联合调试、试运营工作,部分实验设备已经可供使用单位科研使用。预计今年底整体工程完成验收。”4月16日,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常务[详细]
-
再现闪耀太空的“中国之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4009
风云3G星为气象卫星家族第 20个卫星,也是 Winder3系列卫星的第 6个卫星。
作为中国首颗低倾角轨道降水测量卫星,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详细] -
星形网络的量子非局域性第一次获验证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4965
在量子网络非局域化研究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取得显著进展。该团队教授李传锋、研究员黄运锋、副研究员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网络非局域性。[详细]
-
转炉测温取样机器人正式上岗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5123
近日,一位身穿“工装”的“新员工”走进建龙北满特钢第一炼钢厂,面对1600C的高温钢水,用力拧动两下,就如同一把双刃剑,它不惧挑战,测温取样如探囊取物,圆满完成了工作——它就是建龙[详细]
-
我国6G通信技术研发获得重大突破 由中国航天科工完成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5786
据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消息,近日,二院25所在北京完成国内首个太赫兹轨道角动量的实时无线传输通信实验。,利用高精度螺旋相位板天线在110GHz频段实现4种不同波束模态,通过4模态合成在10GHz的传输带宽上完成100Gbps无线[详细]
-
研制可持续能量转换的高效低成本催化剂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9990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设备研究所教授唐永炳、副研究员郑勇平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双功能碳基高效吸附材料。日前,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
电催化氧还原和析氧反应是一系列清洁能源技术的关[详细] -
构建安全防护网络,防治“AI换脸”技术滥用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1883
随着 AI技术发展的不断推进,“人工智能换脸”技术门槛日益降低,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多,在满足人们猎奇、美颜、社交等需求的同时,也不断提升其实用性,因“AI换脸”引发的争议乃至违法犯罪行为屡见不[详细]
-
能耐极端环境环境的“细菌造”纳米纸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20 热度:2459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管庆方副研究员等科研人员利用合成云母和细菌纤维素合成了一种具有优异机械与电绝缘性能的纳米粒子。,对极端条件具有良好耐受性的纳米纸张材料,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交替[详细]
-
地球的周围存在暗物质我们或被其监视连科学家也解释不明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4401
无边无际的宇宙是如此之大,虽然科学家一直在为很多的谜团发愁,但是有很多谜团却无法确切的说清,就比如说黑洞问题。其实除了黑洞,暗物质也一直让科学家很苦恼,因为探索了这么多年,科学家都没有给出一个很合理的解释[详细]
-
没那么惨!“雪球地球”上其实有水、有生命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56
距离现在已经有 7亿年至 6亿年时间了,地球的景色还远不如现在的美观而生机勃勃,曾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都被冰封着,两极到赤道都被几百米厚的冰层包裹,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巨大的雪球。这便是著名的“雪球地球&[详细]
-
南开团队在子空间对称性保护拓扑态的研究获得新突破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9628
在物理学中可以用拓扑学这个概念描述物质的能带特性,拓扑学是物理学的一种分支学科,它主要用于研究物体的几何特性,从而研究新颖的拓扑物态和各种新生的拓扑材料。非平凡拓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存在受特定对称性保护的拓[详细]
-
中国科大初次验证星形网络的量子非局域性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566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量子网路非局域性研究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该团队教授李传锋、研究员黄运锋、副研究员张超等人与西班牙、瑞士等国的理论物理学家合作,首次实验验证了星形量子网络中的网络非局域性[详细]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相关成果 将于4 月 24 日发布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6270
国家航天局今日召开新闻通报会,对 2023 年中国航海日活动状况进行了评价。
官方宣布,2023 年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将于4 月 24 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活动主题是“格物致知 叩问苍穹”。届时,官方将会[详细] -
柔性温度传感器实现高温测量新进展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7353
近年来,各类智能设备如折叠屏手机、柔性可穿戴电子产品等不断出现,俨然成为了行业热点。作为柔性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柔性传感器用以测量温度,反映人体的各项指标。现有的柔性薄膜温度传感器受柔性衬底、敏感材[详细]
-
低碳纳米管半导体性能的制备工艺研究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3892
日前,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赵廷凯团队针对电子性单壁碳纳米管的可控合成,提出一种新的多循环发展工艺,选择性合成的半导体性单壁碳纳米管丰度高达93.2%,产率从0.76%提高到1.34%,为大规模合成高纯度半导体性单[详细]
-
全球首台AIMS,落户海西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4-19 热度:8198
重大仪器专项(部委推荐)项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支持。——世界首台“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红外观测系统(简称AIMS)”望远镜取得新进展,其核心科学仪器之一——8至10微米红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