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构让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大幅改进
发布时间:2023-02-23 12:36:55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多孔绝缘接触(PIC)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并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徐集贤团队与合作者针对钙钛矿太阳电池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钝化-传输”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名为多孔绝缘接触(PIC)的新型结构和突破方案,并基于严格的模型仿真和实验给出了PIC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概念验证,实现了p-i-n反式结构器件稳态认证效率的世界纪录,它证明了该产品在多种基底和钙钛矿成分中广泛的使用。近日,研究成果发表于《科学》。 PIC接触结构方案的主要思想是不依赖传统纳米级钝化层和隧穿传输,而直接使用百纳米级厚度的多孔绝缘层,迫使载流子通过局部开孔区域进行传输,同时减少接触面积。 研究团队的半导体器件建模计算揭示了这种PIC结构周期应该与钙钛矿载流子传输长度匹配的关键设计原理。PIC方案与晶硅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局部接触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同的是,钙钛矿中的载流子扩散长度较单晶硅要短很多,并在处理多种聚合物基底和特定的钙钛矿活性组分中令人满意地展现了良好的普遍的适用性,这就要求PIC的尺寸和结构周期在百纳米级别。传统的晶硅局部接触工艺不能直接满足这种精度要求,而使用高精度微纳加工技术在制备面积和成本方面存在不足。 为应对该挑战,团队巧妙利用了纳米片的尺寸效应,通过PIC生长方式从常规“层+岛”模式向“岛状”模式转变,成功以低温低成本的溶液法实现了这种纳米结构的制备。 此外,研究团队在叠层器件中广泛使用的p-i-n反式结构中开展了PIC方案的验证,首次实现了空穴界面复合速度从60厘米/秒下降至10厘米/秒,以及25.5%的单结最高效率。这种性能的大幅改善在多种带隙和组分的钙钛矿中普遍存在。 PIC方案具有普遍性,可进一步在不同的器件结构和界面中推广拓展;同时目前实验实现的PIC覆盖面积还远未达到其设计潜力,可进一步优化获得更大的性能提升。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光刻胶,该光刻胶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率,可用于制备高性能的半导体器件。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相关内容
- 5.58 万-6.98 万元,五菱宏光 MINIEV GAMEBOY 售价发布
- 戴尔新款 G3223D 显示器上架 32 英寸 2K 165Hz,2999 元
- 芯片代工不会减价!台积电称3nm下半年量产 2025年量产2nm
- 宝马展示会变色的汽车,可瞬间换色
- 马斯克:正与狗狗币开发人员合作,以提高交易效率
- 谷歌上线Android安全更新,修复内存释放后利用的零日漏洞
- 联想小新Pad推送ZUI13OTA8更新区域截屏 电脑副屏等新性能
- 谷歌 Android 12L 已支持在 WebView 里长截图
- 还原D2809次列车脱线事故 有人送花吊唁殉职司机:他是保护神
- RTX 3060 Ti悄然变心 索泰上线三款GA103核心新版本
站长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