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应用必须守住界限
发布时间:2023-04-15 10:00:11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如果把已经去世的人用人工智能技术“复活”,你能接受吗?近日,在参与相关调查的约3.2万名网友中,接受者与拒绝者不相上下。而现实中,上海24岁小伙用AI技术“复活”已故的奶奶并与之视频通话,同样引
如果把已经去世的人用人工智能技术“复活”,你能接受吗?近日,在参与相关调查的约3.2万名网友中,接受者与拒绝者不相上下。而现实中,上海24岁小伙用AI技术“复活”已故的奶奶并与之视频通话,同样引发争议。一方认为,这种“技术思想”自欺欺人,是对逝者的不尊重,存在伦理问题;一方则认为,这是AI的创新使用,让人的思念变得具体,感受到了科技的温度。4月11日,国家网办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要求,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采取适当措施防范用户过分依赖或沉迷生成内容。科技部牵头起草的《科技伦理审查办法(试行)》中提出,“对人类主观行为、心理情绪和生命健康等具有较强影响的人机融合系统的研发”等7项可能产生较大伦理风险挑战的新兴科技活动,实施清单管理。对此您怎么看? 前几日,在与兰州大学邱锋教授探讨历史方面的问题时,我半开玩笑地说:“伴随着‘人’的终结,人类并不会走向‘历史的终结’,而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在不可预知的深空中横冲直撞。然而,历史或许将不再由我们来续写。”“人”会终结吗?这是一个严肃的话题。 当万物互联的时代,数据主义大行其道,“人”的阈值不断被突破。人工智能拥有着不可思议的超级“算法”,逐渐具备思考与研究历史问题的智能,从一篇历史文章的撰写到历史体系的重构,超越历史学家们的智能指日可待。因此,我认为“传统史学史研究方法已然终结”,但“历史学者的边界在哪里?”一叶落而知天下寒,面对人工智能的步步紧逼,以往的历史学者们或许会担心机器人丢了人类文明的饭碗,而整个人类则是不可避免的要面对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趋势。 这让我想到网上热议的AI“亲人复活”技术,孙子与已故的“虚拟奶奶”视频交流。通过虚拟技术以缓解亲人思念之苦无可厚非,但是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必然会涉及甚至触碰法律与伦理的底线。一旦泛滥与失控,就不是现实与虚拟融合看起来那么美好。当现实在虚拟中逐渐消解,整个社会运行秩序走向分裂瓦解,人的精神信仰丧失崩塌,那将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灾难。“人”的边界在哪里?我们该如何守护?这不仅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还是一个令人恐惧的问题。 请不要忽视人性的复杂性。人类大力发展人工智能,一方面推动了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另一方面也制造出更具毁灭性的工具,让整个人类陷入危险境地。尽管全球包括我国都相继出台了有关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规范。但是,一次次突破“人”的阈值的往往是人,而不是人工智能。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具备了超越人类的智能甚至意识,向人类索取“权利”并摆脱控制时,在两者之间会有一场和平谈判吗?我们还会用好莱坞式的“爱”来反转被“替代”的命运吗?我们是在与“工具”谈判,还是在与亲手终结了“人”的自己谈判?面对人工智能,人类不仅需要的是“控制”,更需要对“人”本身的反思。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了,但是你知道吗?电脑并不是万能的,有时候它也会伤害我们的身体。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