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聊城站长网 (https://www.0635zz.com/)- 智能语音交互、行业智能、AI应用、云计算、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保护卫星数据由天到地第一站 24小时“追星”

发布时间:2023-04-30 10:19:04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密云水库旁边,全国有接收卫星资料最多的地面站之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接收站,就在一处小山坡上。几十颗卫星的在轨观测数据通过电波传回,工程师要操控10部形似大锅的天线,“迎接”太空
密云水库旁边,全国有接收卫星资料最多的地面站之一——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密云接收站,就在一处小山坡上。几十颗卫星的在轨观测数据通过电波传回,工程师要操控10部形似大锅的天线,“迎接”太空回传的数据。

密云接收站承担着我国民用观测卫星和空间科学卫星数据的接收任务,是卫星数据由天到地的第一站。29日清晨,上百条的接收计划已经确定。工程师崔师爱说:“数据接收过程是不可逆的,一旦错过就难以补救,所以不允许任何失误。”

“看,来了。”透过值班室的窗户往外看,一部天线缓缓转动。同时,一道白色的卫星轨迹出现在系统界面上。这是即将传输数据的高分六号卫星轨机。崔师爱盯着一块屏幕,随着数据接收进度条的移动,一片山河景象逐渐显现。“这是卫星的近实时快视功能,接收站收到数据后,可由系统直接处理成可视图像,这轨图像经过内蒙古一路向南。”

工程师们笑着打比方,自己可以足不出户,第一时间饱览祖国大好山河。工程师邓华在密云接收站工作了20多年。他说:“ 20多年前,卫星拍摄到的密云水库面积明显比现在小。现在,水面扩大了很多,周边的环境也更好了,确实身边的环境越来越好了。”

等待卫星数据接收传送的间隙,电信工程师赵志斌窝在机房一角,不紧不慢的开始手工制作一部天线模块的控制功能性器件。这块电路板只有A4纸一半大小,上面大大小小数十个零件、数百个焊点,都是他亲手焊接的。“有些天线年头长了,生产厂家可能都关门了,出现故障就靠自己排除。”赵志斌说,站里的每位工程师都是多面手,不仅能熟练地操控接收设备,还能当修理工,维修一些紧急故障。

话音未落,系统弹出一条故障提示。赵志斌仔细判断后确认,该故障不影响天线运行,但需要尽快更换备件。

忙碌又平淡,是这里工程师的日常。他们每7天轮一个班,全天在岗,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五一”假期,5位工程师承担值守任务。崔师爱笑着说:“卫星数据下传不间断,我们就不下班。”一直守着。他们的付出,得到了业主的认可。“这些年,我们的服务质量越来越好,客户满意度也越来越高。”崔师说。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