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星座齐舞国产降水星严阵以待雨雪
发布时间:2023-04-17 10:36:22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而与很多低轨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不同的是,风云气象卫星新成员可以主动测量降水,精确监控台风,采用倾角为50度的低倾角轨道,是首次运行于低倾角轨道的低轨卫星
搭载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md
搭载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md
而与很多低轨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不同的是,风云气象卫星新成员可以主动测量降水,精确监控台风,采用倾角为50度的低倾角轨道,是首次运行于低倾角轨道的低轨卫星 搭载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可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 综合新华社电、央视新闻报道 北京时间4月16日9时36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G星(即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作为风云卫星家族中的第20星,风云三号G星在国际上首次采用双频主动降水测量雷达与被动微波、光学遥感相结合的综合探测,实现了降水测量从“被动看”到“主动探”的跨越,进一步提高了我国气象综合观测能力。 这是继美国、日本联合发射专用降水测量卫星之后,国际上第三颗发射的主动降水测量卫星,全球降水卫星家族首添“中国造”。自此,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同时业务运行晨昏、上午、下午和倾斜四条近地轨道民用气象卫星的国家。 在后续业务运行中,风云三号G星将与风云三号晨昏星、上午星、下午星功能互补、相互配合,组网形成完整的低轨气象卫星业务综合观测能力,将预报精度提高3%左右,将预报时效延长24小时左右,将气象灾害监测时效提高近1倍,有效监测卫星寿命周期内发生在海上的台风内部云、雨的发展过程,为台风、暴雨、暴雪等灾害性降水提供高精度观测资料,进一步提高全球数值天气预报效能。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8颗风云气象卫星在轨运行,正持续为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数据产品和服务。 有哪些“独门绝技”? 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 “精确把脉”台风暴雨 降水是全球水循环中的重要过程, 降水量分布的多少和大规模降水在一定时间与空间大气分布的季节性变化情况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 关于降水资料的获取,传统上主要通过雨量计、地基雷达等手段,但由于地面设备配置数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难以获取大范围高空间分辨率的地面降水信息。风云三号G星搭载了我国首套“空中雨量计”——星载Ku、Ka双频降水测量雷达,具备自上而下获取三维结构信息的能力,就如同对大气降水进行“CT扫描”,可获取更精细的降水三维结构信息。 据统计,全球台风有三分之一左右产生于北太平洋西部,而我国正处于北太平洋西部台风活动带上,近年来,台风暴雨内涝成为我国部分城市面临的重要灾害之一。 为了进一步提升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降水的高精度观测,风云三号G星瞄准了“高探测灵敏度、高探测精度、多体制联合探测”的发展方向。它就像一只高灵敏、高精度的千里眼,获取台风内部温湿结构、台风强度、台风影响区雨强等相关关键信息,预测台风未来发展情况,对台风暴雨“精确把脉”。 此外,卫星还可以实现可见光/红外云图、云顶温度、云顶高度、有效粒子半径和云形态学方面的要素探测,进而辅助判断降水云的存在,完善微波测量的反演结果。 首次运行于低倾角轨道 可灵动跳出“太空芭蕾” 与很多低轨卫星采用太阳同步轨道不同,我国的风云三号G星核心舱采用上升沿的倾角为近乎50度的低倾角轨道,风云三号系首次运行于高分辨率低倾角轨道的低轨卫星。 据了解,太阳同步轨道的倾角略大于90度,卫星每一圈都会经过地球南北极,其对极区观测效率较高,但对中低纬度地区观测效率偏低。风云三号G星的主要观测对象是大多发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降水,其采用低倾角轨道,运动范围集中在南北纬50度之间,能够更高效、更精准地观测地球降水。 选用低倾角轨道也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复杂的挑战。对于轨道上的卫星,由于光照条件的不断变化,其外部热环境变化复杂,太阳会定期出现在轨道面的两侧,在一段时间内,太阳照射卫星的左侧面;但过一段时间,太阳又会照射卫星的右侧面。但风云卫星定量探测的需求,要求卫星有一面必须始终背向太阳,为适应低轨低倾角轨道复杂的光照条件和多变的外热流,确保卫星始终以同一侧面面向太阳,保证稳定的外部热环境和单机稳定的工作环境,姿轨控系统设计了自主偏航姿态机动模式。当太阳光从轨道面的一侧运动到另一侧时,卫星将自动转身180°,实现从正飞到倒飞,再到正飞的灵活掉头机动。“这个系统可以在轨道上进行多种飞行任务,包括空间碎片清除、空间探测、航天器着陆等。”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