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应用爆发式上涨
发布时间:2023-05-20 10:01:53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已实现精准化应用。AI数字人的智能服务成为数实融合的“连接器”,实时3D数字建模技术让文化遗产得到“数字永生”,文化消费的空间更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与数字技术相关的服务和产品已实现精准化应用。AI数字人的智能服务成为数实融合的“连接器”,实时3D数字建模技术让文化遗产得到“数字永生”,文化消费的空间更加丰富多维,从社会消费端向生产端延伸,广泛发挥“以数促实”的价值。这些数字技术的发展不仅支撑文化产业升级,也以丰富的数字化场景促进社会高效协作、实体产业转型,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提质并最终走向全球互联。 生成式AI技术为AIGC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随着生成式AI(Generative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尤其是AI大模型和多模态AI技术的融合发展,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AIGC技术的通用化能力和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AIGC迎来“物种大爆发”,从语言文字快速扩展到图像、影视频、3D场景等各类数字内容。2022年,AIGC在技术进展、商业应用等层面都进入新阶段,其对数字内容和社会各行各业的影响在未来几年将持续彰显。 《2022文化科技十大前沿应用趋势》(下称报告)指出,OpenAI的DALL-E2、StableDiffusion、MidJourney等可以生成图片的AIGC模型引爆了AI作画领域,让AIGC加速进入公众视野,各主流互联网公司也纷纷推出自己的图片、视频生成模型。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ChatGPT模型,发布后不到一周就获得了100万用户。ChatGPT作为一个通用性的对话机器人,在与用户交互过程中可以完成各式各样的文本任务,包括写代码、作诗、写文章、提供专业知识等等。 随着生成式AI模型的软件开源、API接口开放等,越来越多的“大众式”AI内容生产工具不断出现,让普通大众可以通过AIGC参与文化艺术创作,这种创作力的大爆发将推动创作主体格局改变,使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进一步走向大众化,助力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与普及传承。 报告认为,在这一趋势下,要更加关注并妥善解决AICG可能带来的信息内容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算法歧视和社会伦理等问题,建立生成AI和AIGC应用的伦理指南,通过技术手段识别、标记AI生成、合成内容,打造安全、可控、可信的AIGC应用。 近年来,国际重大文体活动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数字孪生技术屡屡成为赛场“黑科技”。 一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搭建文化遗产、景区、体育馆等场景的“副本”,既能够支持观众进行虚拟游览,也能对场景进行可视化、实时动态的监测与管理。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通过数字孪生方案,为每个体育场都构建了一个“3D数字孪生”,将八大赛事场馆连接为一体,并从约4万个物联网设备获取实时数据。基于这套技术方案,数字孪生统一指挥中心能够实现对赛场的实时可视化监控、远程指挥控制,以更高的效率解决问题、保障体育赛事的运营安全。 二是支持文化创意在仿真场景中进行预演,推动演出、赛事等内容的制播更加高效、精准。2022年,北京冬奥会首次以数字孪生的方式搭建了“VSS虚拟场馆仿真系统”,支持媒体完成“线上彩排”,谷爱凌在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比赛时,位于裁判塔的转播机位完美记录了她的夺冠瞬间, 我们最终收集的转播现场会上实时呈现的效果,与实际中转播导演团队千辛万苦借助仿真系统设计好的效果保持了高度一致。 虚拟制作技术应用提速 2022年,工信部发布《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提出要搭建常态化的虚拟现实线上演播摄制播出环境,支持沉浸式业态体验落地推广。 相关技术和政策环境的日益成熟,推动虚拟制作技术应用提速,为视听节目制作带来深远影响。 一方面,虚拟制作技术拓展了现实舞台场景,丰富了视听节目的表达空间。2022年,虚拟制作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电视台和网络节目制作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视听设计。2022年,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通过“5G+XR”技术实现舞台与虚拟场景特效的结合,将河南历史文化中最耀眼的元素与精彩的歌舞、戏曲、武术等艺术表演结合起来;央视推出的《中国考古大会》节目,借助XR技术模拟考古探险地面实景和空中虚拟景观共同构成的“魔幻场景”,实现“现实—考古进行时—历史事件发生时”三重时态的舞台转换,以创造性表达的方式向观众还原考古探险场景。 2022年,游戏产业在硬件和软件突破的加持下,向实现更大规模、更流畅、更逼真的实时3D体验进发。硬件层面,英伟达、AMD、Intel三家芯片巨头均发布新一代显卡产品,图形芯片算力加速发展;软件层面,Epic发布最新虚幻5游戏引擎,使实时3D画面接近真实世界;终端层面,Meta等公司带来新一代XR设备,带动消费级XR产品销量提升,更多用户在虚拟世界中体验沉浸式视频、直播、娱乐、社交生活。 文保场景中,敦煌研究院联合腾讯推出“数字敦煌”项目,通过数字照扫、游戏引擎、云游戏等游戏技术,毫米级高精度复现了敦煌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盛况,生动演绎藏经洞及文物背后的千年文化故事。 未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将产生更多对实时3D场景、沉浸式人机协作与交互的需求。以游戏引擎为代表的数字交互引擎,有望在新型终端、云边协同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成为更多社会需求的创新解决方案,助力构建一个具有丰富价值与可能的“超级数字场景”。 远程实时操控跑出“加速度” 随着实时音视频技术(Real-timeCommunication,RTC)在稳定性和流畅性方面实现提升,音视频技术融入会议、教育、电商直播等广泛场景。2022年,以RTC技术为核心的远程实时操控类应用发展迅速,并广泛落地于生产作业、专业服务、大众消费体验等各类场景。 当前在远程操控场景下,音视频技术可以跨界应用于多种场合:第一类是生产作业类场景。在高危和环境恶劣的作业场景下,5G和RTC技术的结合,能够以远程操作的方式替代工作人员“在场作业”,将工作人员从艰苦的作业环境中解放出来,转移到安全舒适的远程端,实现少人化和安全作业。 第二类是专业服务类场景。传统的实时音视频主要是支持人与人的线上交互,而远程操控为“线上人力向线下服务”带来了全新可能。在远程医疗领域,5G和RTC技术的结合能够支持实时影像的高清、流畅传输,让处于线上的医生如同“在场”一般对病人进行检查、诊断与手术。 第三类是大众消费体验类场景。在5G和RTC技术的支持下,远程操控使“线上用户体验线下资源”成为可能。例如在“无人机云旅游”场景下,用户通过操控无人机,在家就可以自由观赏风景、获得旅游体验。 当前技术融合的速度明显加快,实时音视频技术和5G、VR/AR等技术的深入融合,将使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实现更深层次、更逼真的连接,为社会协作、实时交互提供更加顺畅便捷的渠道,愈发成为打破时空局限、推动“在线”转向“在场”的桥梁。“互联网+”正在重塑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