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器件应用问题新研究“一石二鸟”
发布时间:2023-05-05 10:01:0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近日,《科学》在线刊登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吴永真和朱为宏的团队和合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这在有机空穴传导材料领域里可谓是一绝。该工作引入氰基膦酸单元,发展双亲性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动态自组装构筑有序、超
近日,《科学》在线刊登了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吴永真和朱为宏的团队和合作者的最新科研成果,这在有机空穴传导材料领域里可谓是一绝。该工作引入氰基膦酸单元,发展双亲性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动态自组装构筑有序、超薄、表面超浸润层,“一石二鸟”完美解决了器件应用中载流子输运和界面缺陷控制两大难题。这是朱为宏团队继2022年在《自然》发表论文后取得的又一突破,也是华东理工大学首次以第一通讯单位在《科学》上发表研究性论文。 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半导体材料,在静电复印、激光打印和有机发光二极管等领域已有大规模的商业化应用,在新型光伏技术(如燃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有机光伏电池和钙钛矿太阳电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光电器件应用中有机空穴传输材料仍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令人惊奇的突出的优点是其相对较低迁移率的电介质的特性限制大规模的电荷输运系统的性能。 针对这一瓶颈问题,此前研究主要通过引入“化学掺杂”提升薄膜电导率,但其过程复杂、制备难度高、重现性差,且不利于器件的长期稳定性。该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和大量实验探索,创新提出锚定自组装策略,有效解决了载流子输运和界面缺陷控制两大难题。 该研究主要创新成果包括动态锚定自组装,构筑有序超薄膜突破空穴输运瓶颈;双亲性设计,实现表面超浸润与界面缺陷控制;利用双亲性小分子空穴传输材料,通过动态锚定自组装在透明导电基底氧化铟锡上构筑了“双层”膜结构;解决载流子输运和界面缺陷控制难题,打破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认证效率纪录。“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成果,推动光伏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王海涛说。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