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聊城站长网 (https://www.0635zz.com/)- 智能语音交互、行业智能、AI应用、云计算、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中国深空探测实验室初次介绍中国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计划详情

发布时间:2023-05-25 09:59:49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 说说近期的几个热点或许并不算高,但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先从一个消息说起。就在上个月底,首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举办。主要议题是介绍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工程规划,以及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深度合作。大
 说说近期的几个热点或许并不算高,但是至关重要的大事。先从一个消息说起。就在上个月底,首届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在安徽合肥举办。主要议题是介绍中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工程规划,以及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的深度合作。大会上还公布了一件事,这就是中国的近地小行星防御计划。按照这个计划,中国将在2030年,实现对小行星的动能撞击。也有人管这个计划叫地球防御计划。

千万别误会,这可不是说2030年要有小行星撞地球。这是一个实验,我们到时会在太阳系找一颗直径50米左右的小行星,做动能撞击,来验证我们的空间防御设计。所谓动能撞击,就是航天器直接撞击小行星,改变它的轨道。本来,核爆,也就是在小行星上引爆核弹,是对付它们的最佳方案。但现在这个技术还很不成熟,因此现在全世界所有国家,防御小行星的主流手段都是撞击。

一直以来,小行星防御计划都在很多国家的议程内。按照联合国发布的威胁人类生存的二十个灾难,小行星撞击排在第一位。就在2022年9月,美国的NASA还用航天器撞击了一颗近地小行星。而这回中国公布的2030年撞击计划,是咱们小行星防御蓝图中的关键一步。后面从2030年到2045年,我们还会再设计3到5次近地小行星防御任务。而且注意,小行星的风险控制,需要前置很久。体积越大,改变小行星轨道的难度就越高。按照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周炳红老师的说法,假如要大规模地改变一颗直径达到1公里以上三分之一的小行星的轨道,一般至少需要提前几十年着手准备。

在这里,跟你说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按照NASA公布的数据,没有发现未来100年里,有任何直径大于140米的小行星,有撞击地球的实质风险。坏消息是,这类小行星中,目前只有40%被探测发现。换句话说,预防撞击最难的地方之一,在于发现小行星。因为小行星自己不会发射电磁波,用射电望远镜看不到。这就需要我们设计一个类似雷达的装置,主动发射电磁波去发现它们。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装置,在地球附近发现小行星,然后通过它们的轨道来判断它们的位置。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