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未来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变动的关键因子揭示
发布时间:2023-10-12 11:21:3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在《自然》期刊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有关机构的一些研究人员发布了一篇文章,他们揭示了驱动未来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变化的关键因子:人为气溶胶排放量的变化,是推动喜马拉雅地区降水从过去
在《自然》期刊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有关机构的一些研究人员发布了一篇文章,他们揭示了驱动未来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变化的关键因子:人为气溶胶排放量的变化,是推动喜马拉雅地区降水从过去“减少”变为未来“增多”的主要原因。 以青藏高原为主体的亚洲高山区(HMA)既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区。随着全球变暖,该地区水循环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冰川退缩、积雪减少和冻土退化等问题。亚洲高山区陆地水储量的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陆地水资源在空间上的不均匀变化,与该地区过去几十年夏季降水北部增多、南部减少的“双核型”变化有关。未来亚洲高山区降水如何变化是一个众人关注的问题。 “气候预估是应对气候变化相关决策的基础,包括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科学评估报告在内的诸多研究都表明,青藏高原整体的暖湿化特征将持续整个21世纪,但是位于高原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地区何时由‘变干’转为‘变湿’则并不清楚。”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周天军说。 正确地预估未来首先第一步需要深刻地理解不确定性的历史结构的变化及其机理,研究人员首先揭示了过去几十年亚洲高山区降水“南减少—北增多”的关键驱动因子。他们发现,人为气溶胶的不均匀排放和太平洋年代际振荡(IPO)的位相转换,共同塑造了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长期变化的“双核型”格局。 那么亚洲高山区从“双核型”变化趋势向未来整体增多转换的拐点究竟在何时出现呢?论文第一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江洁博士介绍,受温室气体增加和人为气溶胶排放减少的共同影响,未来亚洲高山区夏季降水都将整体增多;温室气体排放在历史时期和未来均有利于亚洲高山区降水整体增多,不是导致青藏高原东南部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变化出现拐点的主要原因。 “有别于温室气体的作用,人为气溶胶在历史变化和未来变化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在历史时期,人为气溶胶浓度的不均匀增加有利于喜马拉雅地区降水减少,但在未来情景中,人为气溶胶的排放量将减少,这有利于喜马拉雅地区降水从过去的‘减少’转为未来的‘增多’。”江洁解释。江洁表示,在未来几年,喜马拉雅地区的降水量预计将增加一倍,但增加的幅度不会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