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聊城站长网 (https://www.0635zz.com/)- 智能语音交互、行业智能、AI应用、云计算、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怀柔科学城科技基础设施平台面向全球开放共享

发布时间:2023-10-14 11:13:26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在主持了第五届全国综合科学中心研讨会期间强调了这一事实,即北京正在努力创建全球科技合作的关键节点。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初具规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会面向全球开放共享。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主任杨秀玲在主持了第五届全国综合科学中心研讨会期间强调了这一事实,即北京正在努力创建全球科技合作的关键节点。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初具规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会面向全球开放共享。

2017年,怀柔科学城首批6个科技设施平台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开工;2019年,中长期规划落地实施,全面进入建设阶段;2021年,开始向建设与运行并重阶段转换过渡;2022年,29个科技设施平台土建全部完工,城市框架显现雏形;2023年,7个科技设施平台全面进入科研状态……杨秀玲在主旨报告中介绍,作为中国创新体系的重要构成、北京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支撑,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承载着代表中国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科技合作的重要使命。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正在怀柔崛起。记者获悉,目前已经有37个重大科技项目落地布局,成为全国设施平台集聚程度最高、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其中,作为“国之重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布局落地6个,其中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全面运行,面向全球开放预约;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子午工程二期、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装置正加快设备安装调试,计划今明两年全面投入运行;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新获批立项,计划今年底开工建设。

这样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已然堪称“全方位模拟我们的地球”,是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首个正式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实现“将地球搬进了实验室”,其规模及综合技术水平都位于世界前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国际合作研究。”运行“模拟地球”的中国科学院大气所怀科办主任张木兰解释,以地球系统模式发展为例,中国科学院、德国马普气象所等单位都在做,但各有所长,通过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把更多科学家聚在一起,可以推动模式本身的发展;同时,地球系统模式是个庞大工程,有400多万行的代码量,汇聚大气科学、海洋科学、高性能计算等多方面,不是几个团队能完成的,需要各领域的科学家携手开发,并不断使用、评估、改进模型。

自运行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已经分三轮征集到国内外100多个课题;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已完成2023年度第一轮用户课题征集评审,90余家国内外高校院所、高新企业的446个课题获批机时11.7万小时;5个第一批交叉研究平台累计对外开放机时约45万小时,服务210余家科研单位及企业,为180余项重大任务提供科研支撑。

“怀柔科学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都将向全球开放共享。”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将打造国际化的设施平台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设施平台面向国内外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充分开放共享,建立完善更加公开、公平的机时申请使用制度。围绕物质、信息与智能、空间、生命、地球系统等科学领域,鼓励联合发起国际研究项目,欢迎海内外科学家在怀柔开展研究。加强人才培养。怀柔科学城建设要坚持“人才为本”,以国际化视野、全球化思维,建设一流的创新人才队伍。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