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来第一位中国籍获奖者!
发布时间:2023-10-25 12:30:5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将获得2024年的巴克利奖,这是自1953年以来首次授予中国国籍的物理学家该奖项。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
美国物理学会宣布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将获得2024年的巴克利奖,这是自1953年以来首次授予中国国籍的物理学家该奖项。 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薛其坤表示,此次获奖“出乎意料”:“因为这个奖是世界凝聚态物理的最高奖,作为一个中国科学家能够入选这个奖,感到非常意外。”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是无数研究者奋力追寻而不得的科学目标。2009年起,薛其坤联合来自清华大学物理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多个研究组,组成攻关团队,开始一起从拓扑绝缘体研究方向尝试攀登这座科学高峰。2012年底,在克服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后,薛其坤和团队在全世界首次成功在实验上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薛其坤及其研究团队在实验上独立观测探测到的重要物理现象,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最具重要里程碑意义的科学革命性的发现,是世界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为后续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引领了新的方向。近年,国内外多支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而在应用领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及其无耗散边缘态,又将可能在未来被用于发展新一代的低能耗电子学器件,解决一系列瓶颈问题。 薛其坤表示,未来会带领团队继续向更高峰攀登。他说:“一个计划就是继续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拓扑绝缘体研究推向新的高度。第一个目标就是在液氮温区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还有一个更宏伟的目标就是在室温下也能够观测到这个量子现象。” 拓扑量子物理之外,薛其坤团队近年来还瞄准高温超导领域,探寻物质世界的奥秘。2012年,薛其坤带领清华大学物理系研究团队发现了单层铁硒与钛酸锶衬底结合而衍生出的界面高温超导。这一发现挑战了主流共识,并在2021年发表论文进一步提出独有创新观点。在高温超导机理研究中取得新的中国发现,是薛其坤和研究团队下一步的科学目标。“目前,我们在南科大搭建了新的平台,组建了新的团队,团队师生正在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攻关。” 近年来,薛其坤已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菲列兹·伦敦纪念奖、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和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 “这些荣誉,属于团队当中的每一位研究者,更属于国家。”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张建国说。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
推荐文章
站长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