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聊城站长网 (https://www.0635zz.com/)- 智能语音交互、行业智能、AI应用、云计算、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厉兵秣马再起航,神舟十七号飞船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23-10-26 12:47:38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中国航天史上第12次载人任务正式启动,此次搭载了神舟17号载人飞船只依靠中国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顺利升空进入预定的太空轨迹。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将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乘组在轨轮换,
中国航天史上第12次载人任务正式启动,此次搭载了神舟17号载人飞船只依靠中国的长征2号F运载火箭顺利升空进入预定的太空轨迹。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将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进行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乘组在轨轮换,6名航天员将同时在轨短期驻留。

20年前,航天员杨利伟从问天阁出发踏上首次飞天圆梦的征程,神舟五号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年来,从多人多天到出舱活动,从交会对接到太空授课,从短期驻留到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人的步伐越迈越快,先后突破掌握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

当天上宫阙有了日渐清晰的模样,对接机构已能适应对接目标从8吨至180吨各种吨位,以“次次十环”的对接精度为航天员进入空间站搭建起“太空廊桥”,并创造了与空间站2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这一世界纪录。电源分系统开展了100多项技术攻关,研制出近百项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掌握了低轨高压电源系统核心技术,实现了航天员在空间站“用电自由”。

作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牢记“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秉承“更严、更慎、更细、更实”的工作作风,成功交出一份份满意答卷。

空间站作为超大型有人驻留的在轨航天器,具有独特的动力学特性。到访的载人飞船在庞大的多舱段组合体控制下,面临各种动态变化的力学特性所产生的载荷,直接影响飞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虽然在地面,可以通过数值仿真或半物理仿真获得力学特征估值,但没有精确的在轨力学特性测量。神舟载人飞船对日定向系统有2台驱动机构,位于太阳电池翼与神舟飞船舱体之间,是驱动太阳电池翼实现对日定向的动力源,也是舱内电能供给唯一通路,被认为是整船电能传输的“咽喉”。空间站三舱构型对载人飞船驱动机构形成了复杂且多变的热应力环境,对驱动机构轴系的热匹配性、抗力学载荷适应性、内部电传输安全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确保核心设备的可靠性尤其是安全性的前提下,八院研制团队全面优化数字孪生技术方案,另一方面充分识别技术过程中的风险,深入细致技术交底,通过提高机电驱动能力,增加电气隔离间隙,优化内部结构空间。升级版驱动机构将电气安全间隙增大了1倍,安全距离的提高,意味着加厚了这座电传输通路上重要“关卡”的城墙,加宽了“护城河”,大大降低了击穿、放电等高风险情况发生的可能。这一系列的优化和能力提升,实现了技术改进,裕度提升,提高了复杂的空间环境综合效应的适应能力,确保载人飞船在轨稳定运行。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与90吨级空间站组合体在前向端口对接,历时约6.5小时。截至目前,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已经出色地在轨完成了29次空间交会对接和25次分离,产品状态稳定,工作可靠。载人交会对接从44小时逐渐缩短到8小时、6.5小时。每一个数据的增减,都是一次突破,都是中国航天的一次跨越。

载人航天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中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型号研制人员精心设计、反复验证。为了确保对接机构具备在单项极限偏差、组合偏差和随机打靶等多种复杂工况下的捕获缓冲能力,每个对接机构均需要通过31次捕获缓冲试验,准确掌握对接时最大轴向冲击力,对接环的六自由度最大位姿偏差等特性参数。通过连接分离试验,可精确获得分离速度的千分之一变化。通过这些真实有效的特性参数,能如实反映产品内在的细节是否有变化。依托大量的成功飞行数据,八院研制团队从分系统级、单机级、部组件级三个层次建立了数据包络分析机制,上百个关键参数建立的数据包络根据飞行试验结果动态调整,对产品的生产装配过程进行指导,对产品性能进行预测,提前发现潜在缺陷,提前采取干预措施,确保产品最终状态过程可控,万无一失。

这可能将是目前神舟飞船载人飞行使用的最后一批配套的大容量超级快充镉镍电池。对于镉镍蓄电池这位全程经历载人航天“三步走”阶段的神舟飞船“金牌老将”来说,神舟十七号的成功发射,是其在中国航天器领域的收官之战。

镉镍蓄电池的高安全、高可靠特质,尤其是其良好的耐过充、耐过放性能,非常适合在神舟飞船这种高安全要求的环境中使用。自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以来,镉镍蓄电池已成功为神舟飞船“服务”16次。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应用了65安时的镉镍蓄电池,神舟八号为了提升整船的供电能力,将电池容量升级至70安时。在自此之后的9艘神舟飞船,镉镍蓄电池依次顺利通过了单船飞行、多个组合体飞行、空间站建造阶段、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多次飞行考核,其中最严峻的挑战当属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

神舟载人飞船停靠在空间站前向或径向接口,会遇到严重的遮挡,在接受空间站并网供电的时候,镉镍蓄电池会面临“充放电不规律”或“不充不放长期搁置”等复杂情况。而镉镍蓄电池固有的“记忆效应”,也会影响其发挥最大的能动性。八院研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减记忆效应措施研究,采取了一系列的在轨控制措施,在神舟十二号到神舟十五号的在轨与返回任务中,镉镍蓄电池“表现出色”,目前在轨的神舟十六号镉镍蓄电池也“发挥稳定”。

随着长寿命大容量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得到广泛验证,载人飞船采用该电池的日程越来越近。在中国空间站进入常态化运营后,神舟飞船后续将应用比能量更高的锂离子蓄电池,进一步满足型号任务需求,通过电源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飞船的正常运行持续提供可靠的保障。据介绍,此次发射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搭载的新一代高比量锂离子电池,采用先进的固体电解质技术,具有充放电速度快。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