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聊城站长网 (https://www.0635zz.com/)- 智能语音交互、行业智能、AI应用、云计算、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外闻 > 正文

印月船3号在月面成功“跳跃”40厘米之后关机睡眠咋回事?

发布时间:2023-09-05 12:44:18 所属栏目:外闻 来源:
导读:在辛苦劳动了十多个天之后,印度的第三个月球探测器已经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上。而它的携带设备——一台能够进行自主行驶的月球车,也完美地开始了它在月球表面上的首次考察工作。在这次任务中获得了大量宝
在辛苦劳动了十多个天之后,印度的第三个月球探测器已经成功降落在月球表面上。而它的携带设备——一台能够进行自主行驶的月球车,也完美地开始了它在月球表面上的首次考察工作。在这次任务中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观测数据与样品,它们俩通过拥有强大通讯能力的月船2号轨道器传回上百G的科学数据,现在ISRO任务团队也该歇歇了。

月船3号着陆器和可以移动的月球车拍摄了一大批月面照片,显示了迥异于地球表面的月面环境,被阳光照亮的部分是那么明亮,而背对阳光的部分又是那么黑暗,到处都是松软的月壤,一滴水都看不到。

着陆器和月球车完成两器互拍,着陆器一着陆就拍摄了多张月球车照,一个星期后,行驶数十米的月球车来到着陆器侧面拍摄着陆器全身照,显示瘦如马杆船的着陆脚,但根据ISRO的说法,着陆脚承重力有所增强。

截至9月3日,印度月球车完成了100多米的行驶,创造了新的路程纪录,虽然是触手可及的距离,但却是有史以来速度最快的无人驾驶月球车,要知道我国玉兔2号月球车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行驶了120米。

着陆器和月球车测量了月面温度,在探测月球南极水冰的过程中发现了铝、铁、钙、铬、钛、锰、氧和硅,还发现了重要物质“硫”,要知道硫是微生物必需元素之一,在地球上,硫循环于自然界中。

着陆器的科学载荷月球地震活动现场科学实验仪器 (ILSA)记录了月球车行驶时产生的微弱震动,2023年8月26日,ILSA记录了一次罕见的“月球地震”事件,似乎来自于月球内部,ISRO对此次地震事件展开调查和确认。

让人意外的是,9月4日,月船3号着陆器还成功进行了一次“跳跃实验”,主动发动机突然点火,着陆器从月面跳起40厘米高度,然后安全着陆在40厘米以外的新地点,再次成功软着陆在月面上,又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

但是印月船3号在成功“跳跃”40厘米后不久就关机睡眠了,9月4日,ISRO宣布,月船3号着陆器于9月4日8时进入“睡眠模式”,所有的有效载荷全部暂停,包括ChaSTE、RAMBHA-LP和ILSA等。

我们知道印度月球车通过着陆器与地面ISRO任务团队保持密切通讯,收发数据,既然说现在自己的月船3号进入到关机睡眠了,那么另外一个月球车自然也跟着进入自动驾驶技术睡眠状态,不再一步一个脚印的行驶。

问题来了,难道是着陆器“跳跃”40厘米后就坏了,自动进入睡眠状态?其实是极寒的月夜已经来了,印度月船3号着陆器被近进入睡眠状态。

月球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一周时间为27.32天,月球被地球潮汐力完全锁定,自转和公转同步,月球公转一周,那么就会自转一周,也就是说,月球正面永远朝向地球,月球背面永远背对着地球。

地球自转一周为一个地球日,月球自转一周为一个月球日,一个月球日为27.32天,月昼和月夜约为14天,我们知道不管是月球正面和月球背面都会经历月昼和月夜,月船3号着陆在月球南极,同样会经历月昼和月夜。

我们知道月船3号已经月球南极探索了近13天,度过了月昼期间,即将进入到寒冷的月夜期间,月球表面是真空环境,月夜期间月面温度将降至零下100摄氏度,比地球南极还要冷得多。

月球探测器无法在这么低的极端低温中工作,所以选择进入睡眠状态,月球背面上的中国嫦娥4号和玉兔2号每隔14天就进入一次睡眠状态,使用核电池和电热设备对关键仪器进行保温,经受住了月夜极寒的考验。

现在,印度月船3号着陆器和月球车正在接受月夜极寒的考验,但ISRO显得很没有信心,主要是因为月船3号着陆器和月球车设计寿命仅14天,没有核电池和电热设备,不具备保温能力,能否通过月夜极寒考验还不好说。但这并不妨碍科学家继续探索月球,毕竟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