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舟一号甲、快舟十一号两型火箭预计今年将进行 8~10次发射任务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1295
去年 12 月 7 日,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行云交通 VDES 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火箭的第二十四次任务,也是第 23次发射任务。
航天科工此前表示[详细] -
菌类改变生存方式,火星上出现大批“菌菇”,或将孕育出生命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3838
人类一直热衷于探索火星,其实是因为目前地球的状况大不如前,大量的开采污染,使得地球环境变得十分恶劣。很多证据显示,过去的火星有着和地球类似的环境,表面存在大量的液态水,有大气层的保护,也有可能孕育出生[详细]
-
探测器在土星环发现了一个怪异的天体,它有什么奇怪之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6454
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木星是最大的气态行星,而土星则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排行第二大的行星。要问太阳系哪个行星系统最吸引人,相信很多人都会说是土星系统。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土星有一个独特的神秘星环。
行星[详细] -
天文学家有在太阳系之外寻到宜居的行星吗?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2134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只发现了一颗宜居的星球,那就是目前已知的地球,目前地球就是其中之一。
由于观测技术的进步,人类已经能够找到围绕太阳系外其他恒星运行的行星。目前,已确认的系外行星数量为3976颗,但天文学家[详细] -
都2023年3月了:祝融号仍失联中!或已达寿命极限,只能盼望奇迹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4142
中国航天发展实力有目共睹!短短几年已经走向了世界前列,从北斗系统,再到探月工程,再到探火工程,空间站工程等等,都说明了中国航天发展的崛起,已经不受到任何其它国家的影响了,什么限制,封锁问题都没用惧怕,因为[详细]
-
科研人员借助星震学数据研究银河系薄盘年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3333
近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基于LAMOST和Kepler的数据,利用精确的红巨星星震学年龄研究了银河系薄盘的形成时间问题,发现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薄盘星年龄约为95亿年,研究发现的银河系薄盘早形成早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详细]
-
火箭“出厂即发射”将即将变为现实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5242
东风浩荡万物长,三月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处处是一幅忙碌的建设场景。。
作为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之一,文昌国际航天城肩负着建设航天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基地,打造空间科技创新战略高地的历史使命。
推进基础设施和[详细] -
机器人嫁接瓜苗,敢不敢于它拼手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6 热度:9485
在位于新疆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座智能温室内,一台瓜菜自动嫁接“机器人”在专业人员的控制下,正以每分钟1500株的时间进行西瓜苗嫁接作业。
据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科技分院副院长王小平介绍[详细] -
地球的80%!NASA行星猎人苔丝发现了至今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8372
美国宇航局的凌日系外行星勘测卫星TESS发现了迄今为止最小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被称为L98-59b,面积约是地球面积的百分之八十,比火星更大,但比金星略小。
这颗行星围绕着一颗质量约为太阳三分之一的m级恒星运行。[详细] -
震惊!全新量子态可将材料导电性大幅提高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638
据报道,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简称GT)的科学家们在一种奇特的材料中发现了一种新的量子态。该团队发现,磁场可以将材料的导电性提高千万倍,这在其他物体中是前所未有的。
已知一些[详细] -
探寻外星生命!NASA木卫二“快艇”将踏上通往冰冻星球的危险之旅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9433
在其他星球上寻找水和海洋条件有助于我们了解在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发射后,这艘耐辐射航天器将围绕木星轨道运行,并在距离木星表面25公里至2700公里的高度,对木卫二进行至少45次近距离飞越。“木卫二快[详细]
-
探测器在火星发现古老河流系统,很久之前可能是一个生命星球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9868
地球是一颗生命星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而人类是这颗星球上唯一的智慧生命。一颗星球想要成为像地球这样的生命星球,需要满足很多条件才可以,最基本条件,是在适合居住地带,要有很厚的大气,磁场强。
只要宇宙[详细] -
探测器在火星峡谷中发现了奇怪黑色条纹,科学家看到它们很兴奋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7648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金星的探测难度太大了,虽然金星被称为地球的姐妹行星,地质结构跟地球非常相似,但是金星表面的生态环境跟地球可是完全不同,可以说金星就是一颗炼狱星球,密密麻麻的大气层之下是一个速度高达[详细]
-
科学家声称他们已经用肉眼看见了量子振荡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9790
量子现象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引发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根据本周发表在《自然》上的两篇论文显示,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个重大的突破,他们用肉眼观测到了量子现象中的一个关键现象——量子振荡。该[详细]
-
暗物质进展!研究暗示了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学”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5681
到目前为止,这个长期建立的标准模型一直保持不变。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于十年前投入使用,希望能探索未来。经过十年的数据采集,科学家们一直未能发现除了希格斯玻色子以外的任何新的基本粒子,尽管他[详细]
-
暗物质现身?中国科学家:银河系中心正在发生极为怪异的事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7447
了解天文的朋友应该对暗物质这个词都不陌生,他也一直都是很多的科幻影视作品当中会使用的素材之一。
因为这种物质本身就具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神秘色彩,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概念有一些缥缈不定,即便是我们听了很多[详细] -
中国天眼有多厉害,最远能探测137亿光年可以发现外星人吗?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9915
提到中国天眼大家都非常熟悉了,是当前世界上最厉害的射电望远镜,全球最大口径、最敏锐的射电望远镜,整体性能是知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中国建设这个望远镜历经22年,总共花费人民币6.67亿,是我国重大科[详细]
-
我国成功研制光晶体管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4 热度:1627
纳米尺度的光电融合是未来高性能信息器件的重要发展路线。其中最关键的科学问题就是如何在纳米尺度上对光进行准确的操控。。
利用极化激元是实现纳米尺度光操控的新思路。《科学》报道了一项极化资源领域的重要进[详细] -
月球是耗时数百万年才形成的?专家称是碰撞碎片形成了月球!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7896
任何的天体都有一个存在的过程,对于月亮来说也是不能例外的,月亮究竟从哪儿来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对于这四种类型已经是老生常谈了,我们都是比较了解的了,对于这些假说的形成主要是对月球的结构和地月[详细]
-
我国新发掘一颗彗星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4180
从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近日,国际小行星中心公布了它最近观测到的新的彗星,是利用该近地天体望远镜观察发现的彗星C/2023 A3(Tsuchinshan-ATLAS)。
这也是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第8颗彗星。中科院紫金山天[详细] -
火星磁场消失致使水资源流失?科学家称可能被火星内部吸收了!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8235
火星在形成初期的时候,火星表面有水存在,但是之后不长的时间之内水就消失了,而地球上也有水份的存在,才能让生命得到开始和延续,火星表面的水为什么会不见了呢?最近英国的一份杂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研究表明[详细]
-
火星陨石坑内有三角形物体?科学家称其是山峰和岩石构成的!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4582
人类对于火星兴趣一直没有减退,火星有生命体吗?这一直是人类探寻的问题,有些证据证明或许在远古时代曾有生命体存在过,最直接的证据就是火星上曾经有水源存在,对于生命体来说,它们的生存条件之一就要有水源的存[详细]
-
土卫二水资源的来自内部,探测器捕捉到其喷出水气的画面?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5088
太阳系当中拥有八大行星,而土星则是非常低调的一颗行星,根据距离太阳的远近来说,土星位列太阳系的第六位,土星和海王星、天王星同称为木行星,土星的主要成分为氢气,另外还有少许的微量元素和氦元素,土星的内部[详细]
-
火星多地发现浅蓝色物质,专家称也许火星表面就存在冰川?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5513
火星从开始发现到现在,它的存在一直吸收着人们的目光,在古希腊文化当中火星被誉为战神,那个时候人们观测火星的目的就是为了占星,而真正把火星的存在应用于科学研究当中,是从十七世纪开始之后,例如开普勒在探索[详细]
-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在轨3个月获得多项阶段性成果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3-03 热度:5906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最近开展了舱外第二阶段活动的试验。在地面工作人员和舱内航天员邓清明的密切配合下,两名出舱航天员费俊龙、张陆圆满完成全部既定工作任务,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