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条形成因太阳振荡磁重联引起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481
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相关人员合作,小尺度振荡磁重联导致了太阳中心区域暗条的形成。
磁重联是将磁能转化为动能和热能的物理过程。许多关于磁重联的观测证[详细] -
原创 “冲关”在即!“天问一号”向火星轨道靠近,接下来有2道难关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9492
根据“天问一号”的飞行速度计算,如今的“天问一号”已经飞行超过了2亿公里,这条高速公路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关口。
在“天问一号”奔赴火星的过程中,“天问一号&rdquo[详细] -
一个神秘的物体正在被拖入银河系中心的极大质量黑洞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9302
二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附近观察到一个名为“X7”的细长物体,并想知道它是什么。是从附近更大的天体结构上扯下来的吗?它是由恒星风产生吗或者是黑洞粒子的喷射而产生的不寻常[详细]
-
南方电网第一个智能作业中心落户贵州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7592
近日,南方电网贵州电网公司输电运行检修分公司(简称运检公司)正式更名为贵州电网公司智能作业中心(简称智能作业中心)。智能作业中心的组建是贵州电网公司以实际行动落实数字中国与南方电网公司电网数字化、智能[详细]
-
芯德半导体大力促进自主创新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4101
近日,在位于浦口开发区的江苏芯德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穿着专用隔离服的工作人员正在熟练操作,) 一个芯片封装完成后,顺序飞往生产线上。。
所谓封装,是把晶圆通过工艺切割形成晶圆片,在“毫米[详细] -
我国自主研发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首获航天员皮肤三维图像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1387
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近日使用由我国自主研制的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开展在轨验证实验任务并取得成功。记者27日从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项目团队获悉,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首次在航天飞行过程中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获取航天[详细]
-
破解世界级难题的光谷特殊电源技术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9371
芯片加工需要“武功高手”——在微米级或纳米级小小分寸地上,就好像一个微雕的“宫殿”,而“雕花”,“力道”要正好,还要持久“运力”,这就得靠稳[详细]
-
广东移动为污水整治安上AI“数字眼”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8 热度:4920
“以人工智能代替人工巡查,实现污水排放巡查监管工作数智化,给污水整治插上了‘数字鹰眼’,让各种违法排污行为无处可逃。”在广东中山市黄圃镇,工业企业林立,广东移动中山分公司充分利用视[详细]
-
地球马上两极反转?地球磁极正在移动,未来或将穿越中国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8840
如今的地球似乎“动荡不安”,南北极也在徘徊游荡。研究发现,地球的北磁极如今已从加拿大北部漂移到了西伯利亚,并且仍在以创纪录的速度向南移动。自1831年发现该现象开始,地磁北极移动里程数已达到2250[详细]
-
三步“登天” 中国载人航天底气来自自立自强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6018
“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开展,为社会大众全面系统展示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过程和建设成果。。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详细] -
《三体》中用太阳放大信号并不可靠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3755
从山顶雷达天线穿透云层射向天空时,电磁波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令周遭冰雪融化,飞禽走兽都被吓倒了……改编自刘慈欣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同名电视剧迎来大结局,剧中“红岸基地”发射电磁波信号[详细]
-
宇宙出现一奇怪天体,可冒充黑洞吞噬光线,科学家也困惑难解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8726
黑洞吞噬光线的问题是因为黑洞的重力是所有已知天体中最小的,大到能够吞噬光线,使其难以逃脱。
然而,在最近的天文观测中,科学家们偶然发现了一个“假装”黑洞的天体,这个黑洞实际上也“吞噬[详细] -
我国空间站第四个舱段来袭对接口多达6个将助力空间站成太空母港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6977
我们中国的空间站基本型(三舱T字架构)已经建设完成,那么,下一步的扩展计划有任何规划吗,当然有!
“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详细] -
挑战科学前瞻的时空极限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6716
挑战极限从来都是人们的梦想,无论是体育竞技还是科学探测。。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龚旗煌团队长期致力于挑战科学前沿的“时空极限”研究,助力人们不断拓宽认知的边界[详细]
-
嫦娥飞落广寒宫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4128
如果嫦娥没有真的飞上月亮,我仍沉迷于广寒宫华丽多彩的想象。
嫦娥一号、二号没有抵达月球,不能说她们没有作为,反而是她们的作为,给“嫦娥三号”这个小妹登月探明了飞落条件些。发射、升空、变轨这些[详细] -
新方法或可促进寻找太阳系老九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9242
太阳系外围,柯伊伯带上的小天体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都是“奇特”的椭圆形轨道,似乎在同一个方向上被引力拉向。。因此,科学家假设在这个方向上存在着这样一个天体,质量是地球的5到10倍,这就是扑朔迷离的第[详细]
-
我科学家研制逐级悬浮打印技术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4276
组织/器官的体外功能化重建是生物制造领域长期以来的努力目标。然而,在复杂的组织器官外部结构与器官内部结构(例如血管等)之间进行相互协调构建的探索仍具有很大难度。
近年来,生物3D打印技术迅猛发展,通过活细[详细] -
我科研人员为氧化镓晶体管寻到新结构方案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7 热度:6991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联合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加工平台,首次研制出了氧化镓槽栅场效应晶体管,利用氧气氛围退火和氮离子注入工艺,使其与激光光刻技术相适应。
作为新一代功率半导[详细] -
如何达到能任意折叠的灵活的屏?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8173
“我们目前做出的柔性盖板,用在电子显示屏中,可以弯折10万次以上,使用1公斤钢丝绒来回摩擦5000次后,表面铅笔硬度达到2H无划伤,可达到本征柔性标准,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在会议间隙,北京大学化学与[详细]
-
太阳暗条形成研究获突破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2069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和研究基地与云南师范大学相关人员通过合作,发现振荡磁重联可在太阳上形成中间暗条,从而导致太阳表面产生暗条。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期发表在国际天文学期刊《天文物理学报》(The A[详细]
-
比珠峰高百倍!研究显示地球内部还有两片外星大陆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3309
对于地球的基本结构,我们虽然不如专业的研究人员知道的那么详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有一个大概的体系,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不论什么时候,都会有能够颠覆人们认识的新发现。
按照最前沿的研究结果,在地球的内部竟[详细] -
天文学家竟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不该存在的星环洛希极限错了?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5635
地球是由内到外靠近太阳的第三颗行星,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如果我们坐飞机去太阳,那大概是19年左右的路程。。
这点距离对于人类来说已经不可想象了,然而在地球轨道之外,太阳系还有更加辽阔的空间[详细] -
为什么我们需要量子计算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1741
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隔18-24个月增加一倍,性能也相应增加一倍。例如当前智能手机的CPU芯片,业内已经能够达到5nm的工艺节点,但是随着芯片元件集成度的不断提高,芯片内部单位体积内散热也[详细]
-
中国研制的新一代载人航天飞机名为长征十号将用于航天飞行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74
在今日开幕的“逐梦寰宇问苍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上,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官方展品展出了一系列高新技术产品。,包括新一代载人飞船及月面着陆器等未来载人登月主要飞行产品模[详细]
-
中国电信和华为在内蒙完成全国头个矿山场景5GRedCap测试
所属栏目:[动态] 日期:2023-02-25 热度:5269
中国电信携手华为等产业伙伴近期在内蒙准能完成全国首个矿山场景RedCap测试,测试表明, RedCap可以满足无人驾驶的需要、远程控制等业务应用的需求,将推进RedCap技术在5G智慧矿山场景应用。
此次测试由中国电信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