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聊城站长网 (https://www.0635zz.com/)- 智能语音交互、行业智能、AI应用、云计算、5G!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天文学家聊科幻电影里的“真”与“假”

发布时间:2023-05-10 10:22:30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
导读:很难想像,这么有内涵的问题,竟出自一群稚嫩未脱的学生。不过,面对这些问题还能应对自如的,必然是科学大咖。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恒星黑洞爆发现象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受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
很难想像,这么有内涵的问题,竟出自一群稚嫩未脱的学生。不过,面对这些问题还能应对自如的,必然是科学大咖。日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恒星黑洞爆发现象研究创新团组负责人苟利军,受杭州日报科学松果会、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之邀,为爱好天文学的孩子们讲了一堂公开课。苟利军的另一个身份是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的科学顾问,这次他要和孩子们聊的,正是科幻电影里的那些天文学知识。

“当伽利略将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时候,他看到了不一样的天体。虽然当时的望远镜放大倍率只相当于现在的儿童天文望远镜,但他迈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一大步,成为最早看到宇宙现象的人。”苟利军说。

科学的发展成为科幻类文艺作品的基石。1818年,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被认为是第一部真正的科幻小说。后来,儒勒·凡尔纳、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罗伯特·海因莱因等科幻作家的作品,大大推动了科幻小说的发展,甚至给出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科学发展的预言。20世纪,伴随着电影工业的诞生、进步、发展,科幻电影成为一个独特的大类,科学、文学、电影与之融为一体。

谈到自己与中国科幻电影的结缘,苟利军回忆起一段有趣的故事。

默默无闻研究宇宙黑洞行走了20余年,苟利军因为一部好莱坞电影和这样一位科学人有意识地走上了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天文科普之路。那部电影就是2014年由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而那位科学人,正是《星际穿越》的科学顾问、物理学家基普·索恩。“第一次看到电影中出现黑洞的画面时,我深感震撼。”苟利军说,同时,他还了解到基普·索恩专门为电影写了一本同名科普书籍《星际穿越》,介绍电影背后的科学故事,“看完电影的第二天,我就给基普·索恩写了一封电子邮件,热切希望能够翻译这本书,最终,基普·索恩同意了。”从那时起,苟利军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普及天文学知识。

中国的科幻电影发展得比较晚,直到2019年才有了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大片《流浪地球》。电影取得了不俗的票房,也让广大观众对人类生存的宇宙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了许多疑问。作为一位天文学家,苟利军从科学角度解释了《流浪地球》系列电影中的那些高频问题。

电影中最让人担心的问题是:再过100年,太阳将会发生氦闪,人类需要面对这个生存问题吗?苟利军说,太阳至少再过60亿年才会变成红巨星,发生中心塌缩继而吞没周围星体的时间则更长,所以,今天的人们就不必操这个心了,60亿年,对于人类而言太漫长了。

在《流浪地球2》中,月球基地遭遇了席卷一切的太阳风暴,场面让观众记忆犹新。苟利军解释,真实的太阳风暴其实是太阳上的剧烈爆发活动引发的一系列强烈扰动,主要是增强的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等形式,这些强烈扰动影响地球的表现,就是人们熟悉的极光现象,而在电影里出现的月球表面太阳风暴,只是一种艺术表现而已。

那么,人类移居太空的计划现在进行得怎么样了?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5000多个系外行星,并定义了一个生命适宜区——不能离恒星太近或太远。“根据这样的标准,有20多个行星是有潜力作为人类的第二星球的。”苟利军说。“这些行星可能有液态水,但我们无法确定它们是否存在生命。”他说。“如果有,那么它们的温度可能比地球高得多。”苟利军补充说。“

(编辑:聊城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